2006年8月13日至24日我校郅谋、叶乾骏、赵畅、倪后波、赵诗尧5位同学参加了台沪两地首届小学生趣味科普创意夏令营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上海的小朋友和台湾当地共64名学生共同组成了一只学习和生活都在一起的学习科技的大家庭。 通过活动同学们深切体会到海峡两岸的小朋友同种同族,有着共同的文化意识。而且在科技教育中海峡两岸都有相同的地方,比如重视学生的动手做,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感悟科学知识和技能。但是由于体制的不同,台湾的校外科技教育也有其鲜明的特色。 1 高度的社会化。 台湾的小学生每周3下午不上课,而政府也没有为此成立相应的学生校外辅导机沟,所以社会上根据市场的需求形成了大量的文化补习班。但是有部分专家和学者为了弥补这种应试教育的弊端,和一些企业合作,成立科技教育基金会。目前据统计全台大概有1千多个针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基金会,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圣方济教育基金会、远哲科学教育基金会、久久教育基金会就是这些基金会中的佼佼者。所以就此看来台湾的校外科技教育活动,完全是社会自发的一种行为,政府的相关教育机构和学校参与的不多。 2 高度的专业化 在台湾的这么多校外科学教育基金会举办的活动中,主要的师资力量来自于高等学府或高中的知名专家,而对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则请师范大学的专业学生,这样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活动相当有效。在这次活动中给学生上课的肖次融博士是台湾教育部主管高考命题的处长,但是他根据自己的化学专业,设计了许多科学小游戏和小制作,深受学生欢迎。新竹高中的谢西岳老师调查、收集了台湾12个原著民的科技成果,通过动手做的形式,既使学生从中学会了一定的科学道理、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原著民的文化。建国高中的罗芳兆老师是台湾中学物理教材的主编,他却为学生设计了许多有趣的磁铁小游戏,而且随时随地用身边的材料变科学魔术,所以他的周围总是围满了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