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市徐汇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
无标题文档
首页 > 文明单位创建在线 > 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办学绩效领先 > 发展战略 > 学校规划

 

“一校一品”三年规划
2010-05-27  作者(来源): [暂无]

一、       学校科技特色的现状

1、目前的基础

学校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即以贯彻课改理念为指导,以科技特色教育为抓手,以生物环保等科普活动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了科技特色教育的品牌同时,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也不断地得到了提升。

1)课程体系建设

我们在不断地摸索中又逐步构建了一个康宁科技特色教育立体的“金字塔式”课程体系。在这个课程体系中,各类课程环环相扣,相互作用,各自延伸。

基础型课程(各学科课堂学习活动):学生在小学阶段基础性学科的各科课堂学习中,在落实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学习各科知识、技能和方法。

拓展型课程(校本课程:校园探秘):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针对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开展课题式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得到综合地体验和运用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一个生活中的好习惯。

少科院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模仿成年人进行科学研究的少科院形式,学校开设了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环境研究所等11个研究所。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多年来开展了50多项重点课题、200多项小课题的研究,在这些小发明、小研究中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好奇,提升了他们的科学态度,进行科学方法的锻炼。

各级活动、比赛:通过年会和各级比赛等科技普及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一大批小院士由此脱颖而出,第一批市长奖的获得主覃含章,中国小院士张圣翔,上海小院士朱天轶等等,2004年学生科技活动获奖:区级29项、市级25项、全国4项。2005年学生科技活动获奖:区级37项、市级18项、全国5项。2006年学生科技活动获奖:区级23项、市级37项、全国3项。

(2)课堂教学                                              

学校以“教育局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以主题式教研活动为校本研修模式,通过成立自然备课组,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落实《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以提升课堂质量为宗旨,探究自然教学中比较难教授的课程,如讲授课、长期观察课等,综合各人之长,通过教学经验的交流及实践,结合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难点,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同时备课组将结合英语备课组成员,组成双语备课组,定期开展双语教学研讨,研讨如何使英语更好的渗透在科技教育中。

(3)特色活动

科技特色教育活动,是康宁的品牌,“科技德育渗透、科技氛围营造、科技环境优化、科技活动多元、科技资源整合”的推进,使康宁科技特色教育“少儿科学院”活动的内涵逐步丰富。05年学校承担了市级科研项目《基于网络平台的少儿科技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研究》,正在探索科技教育活动的新途径、新方法。

(4)校园环境

学校以科技特色教育为载体,以人文环境建设为导向,探索了独具康宁科技特色教育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新型教师文化与学校绿色生态环境的创建上,在倡导“师德见专业、专业建品牌”的校园氛围营造上,已初见成效。

在科技教育环境上,通过精心设计的主题式科技景点,为学生营造了浓浓的科技氛围

在校园人文环境上,通过动态生成的温馨式绿色文化,为师生创设了和谐的校园氛围。

2、取得的成绩

2004年以来,在学校科技特色教育活动的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培养了一大批“小院长”、“小院士”和科技小能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有:获“首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覃含章同学;获“茅以升少年科学奖”、“全国第十九届英特尔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刘碧莹同学;获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一等奖、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奖的严震洋同学;获“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个人”称号的朱天轶同学等等。

与此同时,我校还分别获得了“首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连续两届获得了“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十佳学校及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科技特色教育十佳模范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优秀实验校”及“上海市科技教育和研究突出成就学校”、“上海市第六届青少年科技节先进集体”等称号。还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连续两届获得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第二届头脑林匹克万人大挑战优秀组织奖等04-06年期间学校师生在科技竞赛活动中成绩斐然,其中国家级竞赛获13项奖项;市级竞赛获80项奖项;区级竞赛获89项奖项等。

2005年,康宁科技实验小学被列入上海市“八区联动”项目“校本研修实验基地”学校,开始了以“主题式教研活动”来实施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学校在关注基础型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前提下,形成了信息科技、自然、品社等优势学科,并带动了骨干教师梯队式培养的师资自培工作。现有区级语文、自然、品社学科骨干教师3人,“三奖(育人奖、骏马奖、耕耘奖)”获奖教师3,共占教师数的15%,由他们领衔的市、区级立项课题4。教师个人区级以上教学评比获奖11人,区级以上展示课公开课9人,教师专题文章发表在区级以上刊物上12人。

学生在学校科技德育渗透的感染下,收获频频。王子蓥被评为了“上海市百名好苗苗”,沙利文同学获得了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语数英学科共获得了9个市级奖项。

此外,学校在其它方面也捷报频传——

学校是徐汇区第6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学校还是徐汇区文明单位,徐汇区中小学生命教育试点学校,上海市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绿色学校等。

 

二、学校特色新一轮发展的战略

教育局下发的《徐汇区小学三年建设行动计划》中 “一校一品”的工作项目,是指导学校特色发展的基准。基于康宁前三年的基础,孕育了康宁后三年“特色兴校”的学校发展战略。“特色兴校”的战略将采取两大举措。一个是康宁培养特色教师、培育特色学科、优化特色教育、打造特色品牌的举措,二是康宁特色显现在科研对接上、康宁特色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康宁特色突显在学校发展上的举措。

 

三、学校特色新一轮发展的目标

在康宁的“管理创新、实践推进、以德立校、特色兴校” 发展战略统观下,学校新一轮发展的目标以及目标指引下的行动指南如下。

通过细化“特色兴校”的举措,通过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的推进、“校本研修实验基地校”的深入和少儿科技社团的活动展开,来打造康宁的特色教师、特色学科和特色品牌。通过科研、教研两手抓和齐步走,来落实特色显现在科研对接上、特色体现在课堂教学上、特色突显在学校发展上的举措。从而达成区《小学建设行动计划》中 “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的徐汇小学生的培养目标。

 

四、学校特色三年发展具体措施(07年——09年)

12007年启动科技教育三期工程,强化少科院品牌。

1)扩大少科院活动的参与面,少科院活动的模式逐渐向基于网络的科技社团活动模式过渡。

2)通过市级科研课题的推进,研发并开通网络科技活动的模块,并开展基于网络的科技社团活动实践。

3)通过“赏花识草”主题系列活动,整合学校的各项资源,使学生月月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培养学生养成健康成长的生命教育意识。

4)举办康宁少科院第十届年会活动,通过以植物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展示一年来学生的活动成果,并且拓展年会的功能,使学生科学实践活动成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链接。

2、2008年完善学校科技教育平台,深化特色的内涵

(1)通过实施学校科技特色教育的校本课程,积累、整理、提炼科技特色教育的校本课程实施经验。

(2)实现科技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探索科技特色教育与基础性学科的整合。

(3)以康宁特色网站为平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便捷、对接、共享的优势。

(4)开展学生科技素养评价,逐步建立学生科技素养发展档案库。

3、2009年强化学校特色的科研意识,形成科技特色的理论成果

1)开辟康宁校园网的科研栏目,刊登、发表学校教育科研动态信息和科研

成果,引导全校教师树立“关注教研、关注科研”的意识。

2)开展校内的科研普及与指导的专题活动,为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聘请教育科研导师。

3)通过少科院活动和年会活动,形成系列科技活动方案。

4)在创新大赛和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形成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通过教师队伍形成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