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校的概况 上海市康宁科技实验小学成立于1993年,是我区基础教育中凸显科技特色教育的一所(14个教学班)中等规模学校。学校原名康宁小学,随着徐汇区提出以“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康宁科技实验小学应运而生。1997年2月,由原上海市政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希德教授题写校名,正式更名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 学校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即以贯彻课改理念为指导,以科技特色教育为抓手,以生物环保等科普活动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了科技特色教育的品牌同时,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也不断地得到了提升。 学校现有的教职员工中,在编教师40人,员工3人。35岁以下教师占47.5%,男教师占20%。教师队伍中,党员6人,团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1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2.5%,中级职称教师占67.5%,初级职称教师占20%,见习教师占10%。本科学历的教师占37.5%,大专学历的教师(包括在读2人)占55%。 2004年以来,在学校科技特色教育活动的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培养了一大批“小院长”、“小院士”和科技小能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有:获“首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覃含章同学;获“茅以升少年科学奖”、“全国第十九届英特尔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刘碧莹同学;获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一等奖、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奖的严震洋同学;获“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个人”称号的朱天轶同学等等。 与此同时,我校还分别获得了“首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连续两届获得了“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十佳学校及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科技特色教育十佳模范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优秀实验校”及“上海市科技教育和研究突出成就学校”、“上海市第六届青少年科技节先进集体”等称号。还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连续两届获得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第二届头脑林匹克万人大挑战优秀组织奖等。04-06年期间学校师生在科技竞赛活动中成绩斐然,其中国家级竞赛获13项奖项;市级竞赛获80项奖项;区级竞赛获89项奖项等。 2005年,康宁科技实验小学被列入上海市“八区联动”项目“校本研修实验基地”学校,开始了以“主题式教研活动”来实施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学校在关注基础型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前提下,形成了信息科技、自然、品社等优势学科,并带动了骨干教师梯队式培养的师资自培工作。现有区级语文、自然、品社学科骨干教师3人,“三奖(育人奖、骏马奖、耕耘奖)”获奖教师3人,共占教师数的15%,由他们领衔的市、区级立项课题4个。教师个人区级以上教学评比获奖11人,区级以上展示课公开课9人,教师专题文章发表在区级以上刊物上12人。 学生在学校科技德育渗透的感染下,收获频频。王子蓥被评为了“上海市百名好苗苗”,沙利文同学获得了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语数英学科共获得了9个市级奖项。 此外,学校在其它方面也捷报频传—— 学校团支部分别获得徐汇区新长征突击队、“徐汇区优秀团支部”称号和徐汇区优秀青年“学理论、学党章”小组,有3个组室连续三年获“徐汇区教育工会文明组室称号”。 学校是徐汇区红十字会先进集体,连续两次获徐汇区学生暑期工作先进集体,徐汇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徐汇区第6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学校还是徐汇区文明单位,徐汇区中小学生命教育试点学校,上海市安全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绿色学校等。 二 、目前的特色 1、学校教育 在培养人、发展人的学校教育方面,康宁比较注重两方面的协同推进。 一是教师的师德教育。学校引导教工写写身边最感人的、最典型的“康宁之歌”来倡导教师的“荣辱观”;科技特色教育品牌的内涵之一“科技德育渗透”,被借鉴到学校师德建设的工作中,使学校教师“爱生—爱岗—爱校”做“康宁人”的情感逐步深厚;抓住康宁十周年校庆的契机,学校把握“科技特色教育品牌”展示和“康教师专业品质”亮相之际,倡导“师德见专业、专业建品牌”的校园氛围,带有康宁特质的师德教育内容和方式不断推出,从而推进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促进了的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是学生的品德教育。2004年,学校在全区第一个建立“品社”中心教研组,聘请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教研员担任“品社”学科导师,带领学校教师研究如何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品社”教材和“两纲”教育内容,学校梳理出德育教育的渗透点,初步建立了“品社”学科资源库。通过以“品社”学科中心组为龙头的学生德育教育网络建设,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同时,学校有机整合了科技特色教育资源,紧随区域性“主体性德育”的实践步伐,在学校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少儿科学院活动中衔接德育、在系列教育活动中感悟德育,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2、课堂教学 在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品质方面,学校以“校本研修实验基地校”为契机,以主题式教研活动的“三有三能一要”基本要求为规范,以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为各学科教研的主题,通过抓教研组建设和教学研究等举措,逐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学科质量的管理上,学校形成了“二二三三五”教学常规管理:即2次作业检查;2次备课组质量监控;3次备课检查;3次不同类型听课;5级质量分析;在落实“课标”的切入点上,学校通过“学科教学知识点梳理”把知识与技能目标细化成教师可操作的“一栏表”,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在教学方式转变上,通过徐汇区二期课改教师专项研究课题《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中有效课堂提问的课例研究》的展开,探索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转变。学校组织“百课、百题”实践研讨和成果交流活动,引领各学科教师聚焦课改、决战课堂;在课堂教学评价上,学校通过徐汇区教育系统信息化项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电子化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证研究》的研发和应用,作为聚焦课改、决战课堂的具体举措,扎实地开展了教学实践与反思,促进了各学科质量的稳步提升。 3、特色活动 科技特色教育活动,是康宁的品牌,“科技德育渗透、科技氛围营造、科技环境优化、科技活动多元、科技资源整合”的推进,使康宁科技特色教育“少儿科学院”活动的内涵逐步丰富。学校在已有的科技特色活动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康宁科技特色教育立体化“金字塔”的校本课程体系,在科技特色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环境与资源、活动与评价等方面,正在进一步完善。05年学校承担了市级科研项目《基于网络平台的少儿科技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研究》,正在探索科技教育活动的新途径、新方法。 4、校园环境 学校以科技特色教育为载体,以人文环境建设为导向,探索了独具康宁科技特色教育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新型教师文化与学校绿色生态环境的创建上,在倡导“师德见专业、专业建品牌”的校园氛围营造上,已初见成效。 在科技教育环境上,通过精心设计的主题式科技景点,为学生营造了浓浓的科技氛围。 在校园人文环境上,通过动态生成的温馨式绿色文化,为师生创设了和谐的校园氛围。 5、特色学科 学校以“教育局重点学科: 自然和信息学科建设”为契机,以主题式教研活动为校本研修模式,通过成立自然备课组,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落实《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以提升课堂质量为宗旨,探究自然教学中比较难教授的课程,如讲授课、长期观察课等,综合各人之长,通过教学经验的交流及实践,结合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难点,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同时备课组将结合英语备课组成员,组成双语备课组,定期开展双语教学研讨,研讨如何使英语更好的渗透在科技教育中。信息学科以1、2年级信息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为学生提供完整的信息学科课程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