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首页 > 学科教研 > 语文教研组

 

语言的积累不等同于反复训练
2005-12-22  作者(来源): [暂无]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的明确要求是紧紧扣住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这就是基础教育中的所谓的“双基”,而这样的“双基”是由教育者,特别是教育专家规定的,并不是学习者想要的和适合的,教育者为了保证这些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往往会采用一些强制的手段或措施,因而,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被动的,有时还是被迫的。

   语言训练,特别是反复的训练,也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语言训练,特别是反复训练、机械训练,这样的学习方法存在着致命的弱点,甚至有着严重的危害。一般来说,训练的目的比较单一,训练的范围比较狭窄,训练的方法比较机械,因而训练的效果比较有限,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不仅如此,反复的、机械的训练,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因而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伤害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现在,小学语文新教材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有趣的故事、含蕴丰富的小品文等。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而不顾及学生的感受,把美文、趣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让机械的、反复的训练阻隔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读文味同嚼蜡,在大量机械、反复作业的伴随下,会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一点点减弱,给学生的语言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障碍。

    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语言的实践,因为语言的生命在于语言的运用,在于语言的交际。只有在有目的的思想、态度和情感的实际交流、交际的过程中运用语言,锻炼语言,语言的学习的目标才能够顺利达成。“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语言学习的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运用的规律。”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锻炼语言,从而提升自己语言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随笔

                    重视读写例话中方法的积累

       在本册教材中,几乎每课都配有相应的读写例话。安排读写例话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规律性或方法性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阅读或写作的工具,只有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才能促进学生自能读书,才能为大量阅读准备必要的条件。

       通常,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读写例话的经验,定期提问归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某种方法。通过实践让学生扎实地积累、回顾、归纳、总结多学的学法,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略作指点的基础上列出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经常回顾和应用这些方法对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提高了学生语感中的准确领悟感,由于知识面的扩大,激发学生自觉读书的兴趣,自觉扩大阅读量,从侧面进一步促进了语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