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内涵丰厚,概括精辟,意义深远,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发展要求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要求,是启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八荣八耻”树立起了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新标杆和文明新指针。它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知荣辱、辨是非、明行止,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对提升国民的基本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半个多世纪的教育经历让我感受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年龄多在12岁至18岁之间,他们往往生活经历较少,文化底蕴较浅,文化判断力和道德判断力也较弱。随着社会的全方位开放,社会上各种思潮、文化、风气通过多种渠道,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青少年与社会的多方位接触,给青少年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让未成年的孩子明确做人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思想抵御力,享受教育带来的福祉,需要教育界与全社会共同努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无疑是一帖清醒剂,让人清醒头脑,擦亮眼睛,规范行为。
育人最重要的是爱国。“八荣八耻”首先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尽内忧外患,之所以今日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一代代志士仁人不懈奋斗,甚至为国献身,在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不断传承。当前,不少孩子不知道五星红旗的来历,不清楚对国旗应该怀有怎样的感情,不少人国家意识淡薄。这是令人担忧的。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能够行之久远,包括教育界在内的整个社会,要把热爱祖国的光荣感和民族“魂”,扎根在青少年以及成人心中,将他们培养、教育成为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
育人要倡导诚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素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守信,如何交往,人与人之间又怎么可能有正常的关系,社会又怎么可能有正常的秩序?“诚”即不欺,诚信的人不会选择欺诈。“诚则明,明则诚”,心里亮堂就会诚信,诚信的人心里亮堂,而心里黑暗、满布灰尘的人,就不可能诚实守信。“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让青少年心中明亮,在全社会确立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
我们还要教育青少年,要做到知耻、洁身,同时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思想言行,不能视而不见,绕道走开,而是要充分认识它们败坏人心、瓦解社会、危害事业前进的腐蚀作用,更要对此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势,从知耻、洁身开始,端正社会风气。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青少年中间的培养与树立,学校责无旁贷,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合力。所有行业、部门、单位、家庭、学校,所有的未成年人、成年人,都应以“八荣八耻”为道德规范,人人身体力行,努力实践。只有社会环境、道德文明得到改善与提升,学生成长的环境才能大大优化。 |